消费复苏不容“预付费陷阱”添堵

  3月30日一大早,在海淀建材城西路一超市店外,一纸“暂停营业”的告示让顾客心里拔凉。据本报报道,涉事店铺为汉食生鲜生活超市沁春汇店,不少消费者储值卡里的钱还没花完,有人头天刚储值千元,第二天店内就已漆黑一片。负责登记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说,当天已有几百人登记,储值余额最多的超过两万。

  商家收了钱就跑路,消费者维权难,一直是消费领域的民生痛点。当下,随着消费热到来,在预付费陷阱上栽跟头的顾客也多了起来。近日,某知名瑜伽公司“爆雷”也引发大量关注,缴纳了大额学费的学员中,一些人因维权成本过高表示放弃维权;“少儿课外机构跑路”等话题更是时有所闻。

  预付式消费本是商家回笼资金、消费者买到实惠的双赢模式。然而,一些商家利用该模式的漏洞,恶意跑路,严重损害办卡者的权益。从交易过程中看,预付卡是顾客发给商家的信任卡,是商家诚信指数的检测卡,无论如何也不该沦为圈钱卡、套路卡。如今正是消费回暖期,市场更需要互惠互利、激发潜力的良性交易方式,而不是任由“预付费陷阱”泼冷水、割韭菜。

  针对预付卡乱象,多地都在探索破解之策。以北京为例,2021年,朝阳区推出“预存宝”,以银行名义开设资金存管账户和运营平台,对经平台流转的资金进行100%存管;去年6月,《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》正式施行,通过7日内“未开卡”可全额退款、没提供商品和服务一次性退余额、“预付费资金”将有存管银行、不退款不补办条款无效等规定,给预付卡戴上了法律紧箍。

  不过,频发的商家跑路现象,也在反向拷问法律和市场规定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。就拿汉食生鲜生活超市案例来说,刚刚充值、一分还没花就遭遇店铺谢客的消费者,能不能拿到退款?多久能拿到退款?对于权益受损的顾客,有谁主动站出来给他们撑腰?眼下预付卡发卡量显著增长,有多少顾客的资金纳入了全程监管?那么多预付卡规定,为何无法支撑消费者拿到退款?只有把老百姓身边的“预付卡陷阱”铲平了,霸气十足的法规才算真正落地见效。

  以跑路的形式侵吞消费者的钱财,性质与抢钱无异。杜绝这一乱象,既需要从源头上规避风险,让想跑路的商家无处蒸发;也需要加强资金监管、处罚不法商家,起到约束和震慑作用。同时,消费者在注册会员、预付资金时,也要细看商家资质和合同解除或违约责任,注意保留证据而不轻信口头承诺。毕竟,办卡前多麻烦一点,是为了办卡后少堵心一点。

来源:北京晚报